捋一捋DDR内存相关的各种频率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内存频率 ddr4 捋一捋DDR内存相关的各种频率

捋一捋DDR内存相关的各种频率

2024-06-30 19:23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首先引用《计算机维修技术(第2版)》ISBN 978-7-302-20508-1中对内存的定义:

“将直接与CPU进行数据交换的存储器称为“内部存储器”(简称为内存),不能直接与CPU进行数据交换的存储器称为“外部存储器”(简称为外存)。文中的“内存”一词特指:采用DRAM芯片构成的主要存储系统,它由安装在主板上的内存条组成。

计算机主要采用半导体存储芯片作为内存,其中以DRAM芯片应用最为广泛,内存的发展过程(仅考虑DDR)如图1所示。

图1  DDR内存类型的发展

内存技术标准主要由JEDEC(联合电子设备工业委员会)制定。JEDEC内存标准采用“PCn-MMMM”的表达方式。例如,PC4-24 000表示采用DDR4-3000的内存芯片,数据传输率为24 000MB/s。

1. 内存的内部时钟频率、外部时钟频率与数据传输率

内存有两个时钟,一个是内部时钟,一个是外部时钟。在SDRAM与DDR1(对应图1中的DDR)时代,这两个频率是相同的,SDRAM内存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传输数据,DDR1内存通过增加数据预取位数至2位,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够传输数据。这样的话,DDR1内存的数据传输率就可以达到时钟频率的2倍。

在DDR2内存中,采用了差分时钟、增加数据预取长度至4位、增加数据突发长度等技术后,将外部时钟频率提高到内部时钟频率的2倍,这样的话,DDR2内存的数据传输率可以达到外部时钟的2倍。

在DDR3内存中,增加数据预取长度至8位,并将内部时钟频率进行了提高,进而使得外部时钟频率也随之提高,这样的话,DDR3内存的数据传输率也就提高了。但是在外部时钟频率相同的情况下,DDR2与DDR3内存的数据传输率是相同的!

在DDR4内存中,数据预取位数没有提高,仍然是8位。但是通过采用类似的Bank Group技术,加上全新的点对点传输、大量的功控制和信号完整性控制技术,使得DDR4内存数据传输率得到显著提高。

表1 各代内存的内部时钟频率、外部时钟频率与数据传输率,以及技术提升手段 内存规格内部时钟频率数据预取位数是否采用Bank Group技术外部时钟频率数据传输率数据传输带宽SDRAM-133133MHz1bit否133MHz133MT/s1.06GB/sDDR-266133MHz2bit否133MHz266MT/s2.1GB/sDDR-333166MHz2bit否166MHz333MT/s2.7GB/sDDR-400200MHz2bit否200MHz400MT/s3.2GB/sDDR2-533133MHz4bit否266MHz533MT/s4.2GB/sDDR2-667166MHz4bit否333MHz666MT/s5.3GB/sDDR2-800200MHz4bit否400MHz800MT/s6.4GB/sDDR3-1066133MHz8bit否533MHz1066MT/s8.5GB/sDDR3-1333166MHz8bit否667MHz1333MT/s10.6GB/sDDR3-1600200MHz8bit否800MHz1600MT/s12.8GB/sDDR4-2133133MHz8bit是1066MHz2133MT/s17.1GB/sDDR4-2666166MHz8bit是1333MHz2666MT/s21.3GB/sDDR4-3200200MHz8bit是1600MHz3200MT/s25.6GB/s

表1中的“数据传输率”的单位是MT/s(Mega Transfer Per Second),即每秒传输的百万次数,由于DDR一次传输64-bit,相当于8个字节(Byte),所以数据传输带宽为数据传输率乘以8。表1中的内部时钟频率指的是DDR芯片内部进行逻辑处理的时钟频率,数据传输速率的频率叫做数据传输率,最后还有一个时钟频率是DDR芯片时钟引脚的频率,它称作DDR的外部时钟频率。这三个频率的关系如下:

2. 内存的内部时钟频率、外部时钟频率与数据传输率间的关系

外部时钟频率=数据传输率/2。因为DDR是利用时钟的上升沿与下降沿均传输数据,所以DDR芯片的工作频率(时钟引脚的频率)为等效频率(传输频率)的一半

内部时钟频率=数据传输率/DDR的数据预取位数。对于DDR来说,预取数为2;对于DDR2来说,预取数为4;对于DDR3来说,预取数为8。

感谢 jdliu 大神的博文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liujinggang/p/9782796.html

 

 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